热爱生活 关注天气
浙江在线  >  吴兴新闻网  >  媒体看吴兴

中国网:改革开放四十载 织里古镇书写新传奇

2018-09-10 10:56:59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编辑:邢彬

  【导语】历史上,织里就是一个富裕之地。早在2000年前,织里人就擅长种植黄麻,纺织业发达,织里以因织造业而得名。如今在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大环境下,织里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再次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记者来此,一探究竟。

  企业与产业篇

  处暑前的雨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记者来到织里镇探究其在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大环境下高速发展背后的源动力。中国网杨佳摄影

  当汽车行驶在织里镇的安康西路上,环顾道路两旁,你会发现绿荫后隐藏的楼宇满是童装企业。如果你打开手机的电子地图,那会发现满屏几乎都是这样的企业。

  车子停在一家名叫今童王服饰的生产基地里,作为织里童装企业的代表,负责人濮新泉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面前的濮新泉留着乌黑干练的短发,身材匀称,上身穿着一件黑T恤,下身着灰色西裤。讲话中略带江浙口音。今年55岁的濮新泉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社会认可的少年装品牌,让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企业是如何打造成为“中国十大童装品牌”的,过程中经历过什么?濮新泉坐在沙发上,在记者的追问下,顿了顿,又想了想,笑着打开了记忆的话匣子。

  伴随着这家童装企业的发展经历,一幅揭示织里镇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变化的画卷徐徐展开。

  濮新泉将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讲述给记者。改革开放前,镇里只有一条老街,织里人挑着扁担卖货过活。八十年代初,织里建起了小商品市场。

  改革开放之前,织里镇只有一条老街、一个村子。由于人口膨胀、人均耕地短缺、农业生产连年衰萎,一年粮食只够半年吃,因而成为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穷则思变,一些织里人偷偷地重新操持起织造手艺,利用纺织、刺绣、缝纫等老手艺,晚上纺织白天卖,赚取薄利养家糊口。

  也正是这时,刚刚初中毕业的濮新泉就去了上海闯荡,做了一名木匠。做了一年后,濮新泉觉得打工不是个出路,便回织里做起了小生意。那时,所谓的小生意就是买一些布料面料,自己踩着踏板“洋缝纫机”加工成枕套和被套,在当地礼堂自发形成的小市场上销售。

  历史上的织里镇就因织造业的兴盛而得名,史料中就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从古至今,纺织、刺绣等工艺在织里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在织里长大的沈国强描述,家里老人讲,古时镇里每天所产的绸缎可达一里长,故名织里。

  织里人的勤劳和努力遇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82年,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久,国家确立了农民自主经营主体地位,织里人开始从被动劳动者转为商品生产的主体、创业的主体,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开启了以纺织产业发展助推城乡转型发展之路。

  这时,面向本地需求发展起来的小市场竞争激烈,濮新泉开始走出织里,搭火车去更远的乡镇。“一次挣个一百块钱,高兴地不得了”,濮新泉笑着回忆,“ '一百元'什么概念,那时一斤肉也就是一元钱。"

  勤劳解放了织里人的身心。濮新泉讲,那时经常会担挑着担子去重庆卖货,五十多个小时的车程舍不得坐卧铺,经常睡在硬座车座位下面,扁担两头的挑着的货品十元打包费着实让他心疼了好久,至今记忆犹新。

  也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濮新泉,以及织里众多的企业家。可以说,织里童装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企业家成长。

  织里童装产业的茁壮成长与政府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八十年代初期,不到20岁的濮新泉就开始跟同乡合伙做生意。创业时,启动资金有限。刚巧,遇到税务机关前来调研生产经营难题。了解情况后,在政策支持下,他们获得4万元的无抵押无息贷款,解决了资金流动的困境。当年合伙的生意便盈利八千多元,而当时“万元户”的说法才开始流行。

  八十年代中期,织里人在传统纺织、刺绣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开始较为集中地进入童装产业。这一阶段,童装生产加工户规模小,没有正式厂房,设备大多是家用缝纫机,制作工艺简单,配套产业未成体系,是典型的家庭作坊,从业人员也主要是织里本地人。

  濮新泉讲,这时期织里童装行业开始在全国小有名气,批发商纷至沓来,销售基本不是问题。简单增大生产规模就能增加盈利,这也成了大多数工厂的常规选择。此时织里各类城镇服务功能与基础设施等均未成型,处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萌芽期。大量农民洗脚上岸,实现了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三次产业并举转变,从城乡割裂向城乡融合过度。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渐渐超过需求,产品积压导致生产停滞,简单发展模式的矛盾凸显。头脑灵活的人将眼光移向外部市场寻找出路。93年,濮新泉决定到北京闯荡,盯上了王府井百货大楼。作为全国零售行业的老大哥,百货大楼对经营的产品、品牌和企业性质都有苛刻的要求。为满足条件,濮新泉代理了宁波的一个品牌童装,采用交服务费的方式借用合资品牌的营业执照,挤进了商场,搭上了一艘商业航空母舰。

  九十年代,响应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织里获得政策红利,1992年8月,湖州市批准成立织里经济开放区;1995年,织里镇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这两个重大的改革举措,掀起了织里创业的第二波浪潮,许多走南闯北的织里人纷纷还乡创业,童装也从一家一户“低小散”向工厂、品牌转型。

  随着濮新泉在商场内的业绩下滑,经营执照的问题又冒了出来。生意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进行,事业再次遇到了发展的桎梏。96年,濮新泉走在了回乡再创业的热潮当中。建厂,在保证童装质量的前提下发展品牌。濮新泉讲,他拿到政府分给的建厂用地时,安康西路这里还是农田和遍地的水塘。他是骑着摩托车才能去到如今的这片工厂的所在地。

  织里镇从0.58平方公里的“扁担街”发展到如今的25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小城镇,织里人是眼见着村屋、农田、水洼变成了高楼、社区、厂房、道路。回首织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改革开放初期洞悉这种变化和发展趋势。最初,摆在城市建设一线的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实现市政统一规划,如何让百姓理解他们面临的改变,如何动员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村民搬迁。

  拆迁工作中,说服首个搬迁户常常是最难的,一旦找到突破口,难题往往迎刃而解。

  清水兜村距离织里镇政府大楼不远,周明初是村里第一个搬迁户。他记得,那是2013年10月份,协议签署不到一周,拆迁款就顺利拿到手了。

  说起着第一个签约,周明初讲,一开始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是好是坏,心里没底。那时,时任镇拆迁安置办主任的沈国强带着工作人员每天都去家里做工作。

  拆迁工作说小,影响家庭生活,说大,影响城镇发展规划,不得不重视。沈国强讲,对于说服工作,不能盲目开展。他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他讲,周家在村里的老宅年久失修,家里经营的钢材店急需周转资金,孩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周明初本人是一家之主,有决定权,多重因素结合,肯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果不其然,连日的家访很快打开了局面,周家同意搬迁。不仅如此,周明初亲戚家也在他的动员下先后签署协议。沈国强讲,做工作要细致、要公平,早签署协议可以早拿到补偿款和优先拿到安置房,还可以早拿到货币安置的利息分红。

  说起“房票”安置法,值得细究。这种安置法是针对执行了近10年的安置模式,总结创新出的新办法。是指在拆迁安置中在原先的实物安置的基础上转变为“房票”结算。房票分为A、B两种,A票可用来换取公寓房、商业房、产业园、写字楼等;B票是货币化安置,如不提取,每年可按照8%计息分红。

  现在,与原先的宅基地安置模式相比节约至少120亩土地,织里镇利济街道党工委书记沈国强讲,这些节省下来的土地将用于完善城市规划。几年内,在清水兜村的土地上一座文体中心将拔地而起,又将成为市民的一个新文化娱乐场所。

  小区共有700多套房屋,周明初看到了其中的商业机遇。年初,在社区口开设了一家清水园餐厅。他讲,自开业以来,餐厅清淡时每天能有2-3000元的营业流水,高的时候可以达到7-8000元,说着说着喜上眉梢。

  周明初嘴上没明说,话语之间还是流露出对老屋的怀念。他讲,自己出生以来就一直生活在清水兜村,并不清楚家族有多少代人在此生活,但是从他爷爷的爷爷起就在这里生活了。偶尔,有空闲时间,他还是会去老屋那边走走看看。

  城镇的管理者明白,有了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为经济腾飞助力。

  2013年落成的织里镇行政服务中心是一个新的标志。这里设有69个窗口,有23个政府部门入驻。企业和个人在此可直接办理市区331项业务。今年的前8个月,已经受理超过215000项事务,日均办理1280项。

  政服务中心的建成实现了“最多跑一趟”办事理念,打破了织里人办事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办理行政手续设置了快捷键,为经济发展搭设了立交桥。

  在政府的助力下,织里镇的童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据统计,目前,织里童装企业有13000余家,2017年童装产量超过13亿件套,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占据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但仔细分析,“大而不强”、“量高价低”是摆在镇童装产业发展面前的巨大障碍。

  在北京商场闯荡的日子,濮新泉看着知名品牌的产品价格贵十多倍,销路还好,就暗下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96年回乡建厂之初,濮新泉就注册了“今童王”的商标,寓意“做今天的童装大王”。

  设计是时装的灵魂,也是童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的与时尚接轨,也为了更方便的汇聚人才。2000年,濮新泉将企业的品牌设计、营销中心转移到了上海。次年,就在上海国际服装节上夺得金奖,如今他们经营的品牌已经坐上了“中国十大童装品牌”的交椅。

  在织里,很多服装设计师的年薪可以过百万。但大多数设计师更期望基本工资加提成的薪金模式,也就是产品销量越好,拿到的薪金越高,这是个双赢的选择。目前,濮新泉企业的15位专业设计师都采用这种薪酬制度。

  高薪一方面说明了设计师的价值,另一方面诠释着企业的需求。在织里,上万家童装企业并不是每家都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来聘请设计师。购买设计方案的成了现实可行的选择,设计工作室在织里应运而生。

  调查显示,一件童装生产环节利润仅有15%左右,剩下80%的利润集中在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在织里镇狠抓童装产业升级之际,把着力提升设计能力作为发力点。

  镇政府发现分散的设计师、设计室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决定搭建中小企业与设计师之间桥梁。

  2013年,镇里投入2000万元,打造了全国首家童装设计中心——中国织里童装设计中心。目前,中心已经入驻20家设计团队,常驻设计师240余人。

  设计中心的策划推广部吴婷告诉记者,设计室目标客户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中型企业需求集中在产品变换风格或是为副品牌做设计;小型企业需要新样版增加款式,从而专注于生产销售环节;而一般大型企业往往有自己专门的设计团队。

  目前,设计款式的价格夏装约为500到1000元一件套,冬装3000到5000元一件套。吴婷讲,中心一个工作室一年的收入都差不多在500万以上。

  在设计中心负责管理运营的叶芳萍告诉记者,采用设计方案的童装利润往往可以达到40%,使用老旧款生产的童装往往很难有销量,甚至积货产生亏损。所以中小企业往往愿意前来参加童装发布,挑选货样。数据显示,2017年,设计中心开发童装款式达1.5万件套,发布流行资讯9.3万条,成为织里童装流行趋势的发源地。

  中心除了设有独立工作室外,还有样衣工作区、童装发布厅、设计沙龙、色彩课堂等配套服务。镇政府作为城市服务的提供者,不断寻找助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推动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附加值品牌产品的转型发展。

  引进智能装备是企业提高服装加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濮新泉的企业里,拥有国内先进的电脑裁剪系统、智能自动流水线,可将生产的每道工序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率。

  智能装备的应用同样需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装备,打通业务之间的通道,是2013年成立的研发小组的主要任务。如今他们打造的服装加工车间可节省成本10%-15%,月产量增加10-15%,产品返工率降低5-8%。如今,在今童王的车间可以见到45秒生产一件童装连衣裙的神奇魅力。

精彩专题

湖州吴兴东部新城

东部新城作为湖州中心城市的副中心,是湖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块,东至织里西环三路,西至318外环线,南至长湖申线... [详细]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146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湖工商广字第0098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1072
地址:吴兴区行政中心4号楼吴兴传媒中心 投稿热线:0572-2156500  业务联系:0572-2156500  QQ群:73285594
Copyright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吴兴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24h举报电话:0572-215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