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红美家庭

好媳妇费红美与她的“孝心料理”
民谚有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论人孝不孝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这份心,而不看他为父母做了哪些事,否则这个世上就没有孝子了。这也是指有些人心里很知道要报答父母,却因为时间或距离的限制而有心无力。但是白鱼潭社区的一位普通退休妇女,却以“论心又论迹”的平凡事迹诠释了她的孝心。
在吴兴区东白鱼潭小区6幢103室,费红美一家和公婆在一起生活。婆婆自从患上老年痴呆,神智不太清楚,连电视都看不太懂,看到家里来了客人,只是将呆滞的目光望着来人,但唯独对媳妇的声音特别有反应能力。“该吃饭了”“该洗澡了”“该睡觉了”,婆婆听到“口令”,犹如一个孩子,言听计从的样子。费红美说,婆婆年轻时曾因为有严重的抑郁症而喝一瓶洁厕灵,烧坏了食道,多年来只能依靠流质来进食。
除了日常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陪护看病,费红美为公婆做的饮食虽然简单但也没有少花心思。别的人家做饭都是每日三餐,但是为了要少吃多餐的婆婆,费红美每天要做六餐饭,分别在上午9点半、下午4点半、晚上7点半都要给婆婆加餐。当我见到费红美时,她正在厨房里忙活,给婆婆熬制一碗“糊糊”。她将由各色五谷混合制成的米糊加入一些营养品放入搅拌机,搅拌均匀之后再放入微波炉,端出来的时候分明就是一碗“孝心料理”。
婆婆喜欢早睡,早上凌晨就起来活动。费红美好几年前就适应了婆婆独特的生物钟,每天早上五点钟不到,费红美就开始起床洗漱,继而马上到厨房忙活,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进窗户时,她就为婆婆做出了一天中的第一份营养早餐。
八年前,为了照顾公婆,费红美一家从安定书院的家搬到了东白鱼潭小区。这期间,费红美一家也曾短暂地住过华丰小区,但是费红美还是觉得离开老人太远,索性住到东白鱼潭小区和公婆朝夕相伴。她对待公婆胜于亲生爹娘。费红美年轻时做点小生意,将儿子培养成人并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2016年,费红美正式步入退休年龄。从此,她的心完全安定下来,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照顾公婆身上。
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互相之间不能照顾,83岁的公公因为帕金森综合征,行动很不方便。刚刚过去的炎热夏天里,费红美的丈夫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法侍奉自己的父母,帮助公公洗澡擦身的重担就落到了这位媳妇的手中。老人的身形比较胖,侍候起来很费力,但在精心照料下,年迈的公公身上没有一点老人味也不起一粒痱子。公公常常老眼含泪,喉咙里发出一些感谢的声响。费红美说,公公曾经是一个学校的校长,非常能干,对小辈也很好。她从公公身上深切地体会到:人都要老的,再辉煌的人生总有谢幕的那一天,所以对待老人好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为自己的晚辈作了一个榜样。
时光荏苒,费红美与丈夫跟公公婆婆一起在东白鱼潭小区里度过了八年。这期间,老人还病重得有病危之象,不过又在她的悉心护理下,又奇迹般地安然无恙了。看着公公婆婆安静地在沙发和轮椅里看着电视,费红美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的。晚年幸福就是双双年迈淡淡的宁静与相依相偎。在老人的风烛残年,好儿媳为她们全家带来了人世间最真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