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翠园社区吉山西区313幢101室
唐雪珍家庭

有一种职业,全年无休,不能请假,不能辞职,不经培训就要上岗……这就是“母亲”。在湖城竹翠园社区吉山西区就有这样一位老母亲——唐雪珍,83岁了还在照顾自己54岁的智障女儿。
83岁的老人,本该是享受天伦的年纪。但是她头发花白了,身形佝偻着忙进忙出。
唐雪珍27岁那年,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家”。28岁那年,这个小家庭迎来了两个小生命,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或许是因为自己从小就缺少母爱,唐雪珍对两个女儿呵护有加。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2岁了,夫妻俩以为可以轻松一点了。
一天,两个女儿突然发起了高烧,哭个不停不说,还在床上打滚。当时丈夫去外地出差,唐雪珍根本没钱去医院,一个人看着孩子这么痛苦,她恨不得替她们痛。还好隔壁邻居大妈听到声音赶过来,帮着她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医生一量体温,大女儿40摄氏度,小女儿42摄氏度。经过三天的抢救,大女儿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小女儿高烧不退,不吃不喝,连盐水都挂不进去。
“当时医生跟我说,小女儿不行了,要送去太平间,我不肯,拉着他们闹啊!”唐雪珍说,她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天还没亮,她跟着小女儿一起去了太平间。她去亲小女儿的唇,没想到小家伙有反应。她赶紧喂水,小家伙也会用舌头舔。她赶紧抱起孩子冲到院长办公室,求求他们再救救孩子。
当时医生都惊讶了,又经过五天的观察治疗,两个孩子终于一块出院了。不过小女儿因此智力受到影响。同时唐雪珍得知自己有了五个月的身孕。
“哎,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回忆起当时,老人忍不住用手抹泪。在那个年代,三个孩子的出生给她和丈夫带来甜蜜同时,更多的是负担,三个孩子经常饿得嗷嗷直哭。
而且小女儿因为智力障碍,很多东西都比别人学得慢,这意味着大人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她5岁了才会扶着桌沿走路,还不会发声,我们差点以为她是哑巴。”唐雪珍说,那天听孩子嘴里发出“叭叭叭”的声音,夫妻俩高兴极了,就像是已经听到了她叫“爸爸妈妈”一样。
因为过度操劳,丈夫患上了气管炎和肺病。为了赚钱养家,三个孩子稍微大一点了,唐雪珍也和男人一样做运煤、浇柏油马路等工作。她怕因此疏忽小女儿,于是把小女儿送到外地婆婆家。但是孩子什么都不会,连说话都很困难,婆婆也照顾不来。于是一年后,当她找到了一份食堂的工作,就赶紧把小女儿接回了身边。
这期间,她存一点钱就带小女儿去上海等地求医,但医生一次次否定的答案浇灭了她最后的希望。她开始考虑给小女儿找份工作,找个依靠。
可是小女儿只有读到小学毕业,而且智力障碍使得她很难接受复杂的工作。每次去一个地方上班,都是半个月不到人家就不肯要了。
还好在小女儿24岁那年,终于经人介绍结了婚。可是才过了一年多,外孙女刚出生,女婿就提出要离婚,而且不愿要孩子。
那段时间,小女儿像是受了刺激,谁也不理,孩子也不抱。天天站在小区门口,就看着别人走来走去。
“他们不要孩子,我不能不要啊!”于是,在当外婆的年纪,唐雪珍不得不当起了“妈妈”。还好,外孙女从小就很乖,吃饱了就睡,一点也不吵闹。刚好那时候丈夫已经因病提前退休了,于是夫妻俩分工,丈夫照顾小女儿;她跟亲戚借了300元钱开店,一边卖衣服一边照顾外孙女。
还好那时候其他子女也成家工作了,互相帮衬着,生活虽然艰苦,也就这么熬过来了。
“我一直跟她说,妈妈老了,干不动了,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唐雪珍说,这两年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头昏,稍微站一会儿就累了。儿子也劝她不要开店了,可是她担心,“孩子对父母总是没有父母对孩子那样尽心的,我还能动,‘阿妮’就不用拖累别人了。”
唐雪珍说,以前“阿妮”除了洗漱吃饭,什么都不做,只会站在一边看着,有时候还会突然发脾气。但是,现在的“阿妮”会做饭炒菜,虽然经常是半生不熟的;在她回忆过去红了眼眶时,也会拉着她的手说,“别哭”……
两年前的一天,小女儿第一次把脱下来的衣服拿去洗时,她高兴了好一阵,见到邻居就说“我们阿妮长大了!”
现在,她最担心的是等不及“阿妮”长大,自己就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