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苑社区吉山新村150-405
钱晓英家庭

“把苦日子过甜”
凌晨4点的湖城,露气微寒,零星的灯光映着值班的守夜人,安静的马路上只有清洁工人劳作的身影……
而此时,吉山新村150幢已然亮起了一盏灯,有人开始烧水、做早饭,忙碌起来。她就是今天故事的女主角——钱晓英。
钱晓英今年49岁,上有瘫痪在床的婆婆,下有正在求学的女儿,丈夫五十多岁,是一家食品厂的普通工人,每日早出晚归,工资勉强能够糊口。而她因为身体不好,一直以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有段时间时常感觉头晕目眩,手臂也突然使不上劲。去医院一查,血压竟高达180。原本底子就差,这样一来更是承担不了工作的负荷,钱晓英再一次面临失业。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好在女儿从小乖巧懂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只是年迈又瘫痪的婆婆,一直是钱晓英心中的牵挂。
为家人备好早饭,胡乱刨了几口粥,钱晓英就出门了。5:00,到达点心店,开始上午的工作。每月几百块的收入,只是杯水车薪,钱晓英看重的是它的工作时间。上午9点收工,买完菜便可以回家照看婆婆,准备午饭。尽量换着花样,做些老人爱吃的,但又不能太油腻。平日里,钱晓英最关注的是养生节目,保健药方、食谱、穴位推拿,只要是关于老年人保健的,她都认真记下来,如今密密麻麻记了十多本。“我妈今年90多岁了,她是个可怜的人,年轻的时候公公就去世了,一直没有再婚,一手将兄妹俩拉扯大,吃了不少苦。”然而老人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十多年前,因病瘫痪在床。许是常年不能外出、许是思念早逝的老伴,几年之后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糊涂的时候甚至认不出儿子儿媳。打翻汤盆、乱摔东西、无端的生气指责、几个小时的沉默不语也都成了家常便饭。
给婆婆擦洗换衣、全身按摩是钱晓英每日的功课。两个小时下来,时常是腰酸背痛、手指僵硬。“说不定哪天就有奇迹发生呢。”钱晓英笑着说道,眼角却闪出泪光,“给她敲敲按按,陪她讲讲话。妈记的最牢的人还是爸,日日念叨着,她是真的老了,过去的事情总是颠过来倒过去,没头没尾地讲上好多遍。唉,只要她高兴就好啊……”
老太太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钱晓英几乎是一人挑起了服侍老人的重担。理发、剪指甲、刨耳朵、端尿盆……十多年如一日,从无怨言。照顾婆婆无微不至,丈夫和女儿的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丈夫颈椎不好,我多干一点,他就少干一点,过日子嘛,不要太计较。家里条件是不好,但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体谅和珍惜,沉重、苦涩的日子也过出了轻松与甘甜。“把苦日子过甜”,钱晓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解释。
去年11月,婆婆去世了,外人看来,钱晓英的“重担”落下了,而她心里却留有遗憾:“照顾妈是我的本分,她这辈子太苦了,我们也没能让她享福…。”
“我打算再打一份工,怎么也要让女儿把大学念完。”她像是自言自语般轻声说道,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平凡的农村妇女,诠释着传统中国女人的坚韧与自强,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妻子的艰辛付出,丈夫钱进看在眼里、愧在心里。“这些年跟我过着苦日子,她不曾怨过。能够娶到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却有勤劳憨厚的丈夫、温柔贤惠的妻子、优秀懂事的女儿、一个温馨和乐的家。
有一种扶持叫相濡以沫,有一种幸福叫粗茶淡饭,“我不羡慕别人,因为我已经拥有了全世界。”钱进望着身边的妻子和女儿,眼里是深深的爱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