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强村涧西35号
黄次兰家庭

黄次兰,湖州市埭溪镇上强村人,1984年出生于江西。说话温和,笑容里透着善良与宽容,2002年从江西嫁到我村孙立新家中,她和丈夫一起一起承担家庭的重任,不畏惧生活所带给她的巨大困难,风雨兼程、一如既往的照顾着家中年迈的盲人婆婆。近几年,她连续多次被埭溪镇和上强村评为“好媳妇”等荣誉称号。62岁双目失明却心如明镜的婆婆一语道出对儿媳的感激和感动:“我眼睛瞎了好多年,次兰伺候我比亲闺女还周到、体贴,下辈子我一定要报答她.”而次兰却说“这是做儿女的应尽义务。”
2002年次兰嫁到了上强村婆婆家,丈夫一直在外打零工,次兰在镇上工业园区打工,其余时间在家照顾失明的婆婆,为了给年迈的婆婆治病,夫妻省吃俭用,到处打听药方,也没能给老人留住光明,还欠了下沉重的负债。丈夫的身体也不好,前段时间经常住院,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黄次兰身上,婆婆的饮食起居,家里的田地,一个年幼无知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家中繁忙的家务。
有段时间,婆婆突然呕吐不止,次兰带着婆婆到医院检查多次,却没有查出原因,看着婆婆的病情日益加重,次兰又是心疼又是害怕,但她又怕在生病的丈夫担心受怕,就一直坚持没有告诉丈夫,自己一人承担起了这个身体和心理的重担,老人心疼儿媳多日劳碌奔波已不成人样,一心要放弃治疗,儿媳哭着对婆婆说“妈,一定要有信心,有你在,我干什么就有主心骨。”婆婆使劲点了点头,后来在湖州一家医院终于查出婆婆原来得了高血压,导致恶心,呕吐。婆婆的病总算有救了,儿媳高兴的像个孩子,欢呼雀跃总算有救了。由于婆婆常年患有高血压,不能生气,活动量不能太大,而且还要定期吃药、打吊瓶,老人平时每年的医药费都需要花很多钱,是比不小的开支。而次兰一年到头连件新衣服都不舍得添,但她没有一句怨言,按照次兰的话说:“我们庄稼人平时除了忙家务就是下田干活,好衣服也派不上用场,只要老人孩子都健康就比啥都强。”次兰怕因为家务繁忙,忘记了婆婆吃药、打针的时间,便把医生嘱咐的事项,详细的列在一张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上,每天早上一起床,便先给婆婆开小灶,弄好早点,然后给婆婆拿好药,倒好水,下午吃饱了饭,就扶着婆婆在院子里或到大街上走走,散散心。平时,为照顾婆婆方便,次兰就与婆婆住在一个屋,晚上可以随时答应老人起来倒水,拿夜壶,老人岁数大了,睡眠时间少,有时候半夜来还要和儿媳聊上一会,一天的劳累,次兰有时候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还答应着婆婆的说话。次兰就像伺候孩子一样伺候婆婆。夏天天天给婆婆洗澡,冬天把婆婆的手的捂在自己怀里,让老人取暖。梳头、洗脸、剪指甲……一年四季,老人没穿过一件脏衣服,没用过一床被褥。
老人眼睛不好,行动不便,次兰便托人买了一把摇椅,让老人平时坐在里面休息,晒太阳,老人眼睛不好看不了电视,次兰又给婆婆买来了半导体,这可成了来人的心爱之物,平日里就把耳机放在耳朵里收听节目。假如你路过次兰的家门口,你就会看见在煦暖的阳光下,微微摇动的椅子里,坐着一位安详的老人,正自在的收听半导体的节目。看不出因为身体的不适给她带来的烦恼,这一切都缘于她有一位好儿媳!
黄次兰勇于面对困难,坚忍不拔,不畏惧生活给她带来的巨大的困难,依然风雨兼程照顾家人,是我们村广大妇女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上强村学习的楷模。黄次兰把自己的美德、文明在基层弘扬,赋予生活不平凡的意义,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情!让中国妇女的文明,美德代代相传。